6月6日,我校“激揚青春 強國有我”——第二屆(2025年)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決賽)在教學10棟-108階梯教室舉行。
本次比賽覆蓋全校四系,初賽吸引了50余支團隊報名,學生通過“組隊研習—教師指導—反復打磨”的過程,深化了對黨的創新理論和思政課學習的理解。經過初賽激烈的角逐,11支學生團隊站上決賽講臺,以青年之聲詮釋理論之光,用創新實踐展現思政課的時代魅力。

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盧濤同志親臨現場指導。比賽邀請了校黨委組織部、宣傳部負責人、教務處、四系學工書記和思政課教師擔任評委,學生代表100余人現場觀摩,共同見證這場思想與青春的雙向奔赴。

賽場風采
決賽現場,11組作品緊扣時代脈搏,融合專業特色與紅色基因,從青年視角詮釋“大思政課”的育人合力。
從歷史到未來:第1組《從將軍犁到園丁筆——甘祖昌與龔全珍的信仰接力與家國人生》,以甘祖昌龔全珍夫婦的信仰接力為線,講述“扎根鄉土”的初心傳承;第10組《草鞋印里的中國答案》借“草鞋”意象串聯長征精神與新時代脫貧攻堅、科技騰飛,解碼共產黨人的精神密碼。


從理論到實踐:第4組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豐碑”,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細數理論創新指引實踐的偉大成就;第8組《行走在九江長江岸線》將生態治理現場變為思政課堂,展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在九江長江沿岸的生動實踐。


從課堂到紅館:如第6組《銘記歷史脈動,傳承紅色基因——江西紅土地上的精神史詩》、第9組《走進八一起義紀念館》、第11組《在“紅色地標”中觸摸歷史的溫度》,走進江西紅色地標——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陳列館、革命烈士紀念堂講述英雄故事,推動思政教育從“課堂聽講”向“星火傳薪”延伸。

結合專業擔當使命:第5組《以專業融合敬老新篇——青年在老齡化中詮釋生命擔當》,立足老齡化社會背景,以醫學視角探討青年在“健康中國”中的使命責任;第7組《田間地頭的岐黃力量--中藥的跨界傳承與創新》,聚焦藥都——江西樟樹中醫藥產業與教育研學、非遺傳承等跨界融合,堅定中醫藥文化“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文化自信。

選手們通過走上講臺講思政微課、實地調研、微電影等形式,將“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搬上舞臺,實現“小切口”與“大道理”的有機統一,贏得評委“有深度、有溫度、有感染力”的高度評價。
最后,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盧濤同志進行了點評。盧書記對比賽給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通過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學生從‘受教育者’轉變為‘傳播者’,既是思政教育的內化升華,更是‘三全育人’的生動實踐,也是我校深化“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的關鍵一步,思政部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引導青年學子在講好中國故事中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