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進一步抓好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根據省教育工委要求,于11月30日組織部分團員學生代表觀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黨課電影《三灣改編》,以期活化黨史學習教育形式,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效果。現將部分團員學生代表觀影體會摘錄如下,以饗師生。

“紅色觀影學黨史,砥礪奮進踐初心。”這部電影有一個細節最令我印象深刻,在打了敗仗,所有人都唉聲嘆氣、怨聲載道的時候,毛澤東的警衛員何長工卻抱著一捆稻草哼著歌走過來,當毛澤東問他為什么與別人不一樣時,他回答:“我從加入共產黨的那天起,就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句話使我不禁為之一振,這不正是共產黨人為了理想信念不惜付出一切的犧牲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嗎?那年他才27歲,就隨時準備為了革命獻出生命,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何長工這樣堅定理想、敢于犧牲的革命志士,才有我們今天國富民強的美好生活。
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要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發揚中國共產黨一心為民,上下同心革命的優良傳統,革命才能戰無不勝,取得最后的勝利。我要學習他們舍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青年。
20級藥學2班團支書諶逍遙
電影一開場激烈的戰斗就讓我入了迷,后來到不拿群眾的糧食和紅薯,面對失敗的戰斗一點都不氣餒,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閉口不言。這也讓我對黨有了新的認識, 我們如今幸福生活都離不開他們,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為三灣的老鄉打出了水井,解決了喝水難題,表現了深切的為民情懷。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我們要學習他們崇高理想和高尚品質。
21級口腔四班習婷
三灣改編,看似中國革命摸著石頭過河的一次嘗試,實則是毛澤東同志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初步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之時,在戰火硝煙的洗禮中,認真思考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共產黨軍隊的建軍模式后,推行的大膽舉措。通過共產主義的引領,突出革命信仰的力量,發揮共產黨員的核心作用,把連部的戰斗力凝聚起來,形成穩定的、堅決的武裝力量,以期實現革命的最終成功。
20級護理四班唐子綺

電影是以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的湘東贛西秋收起義為背景。毛澤東否定“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把部隊引向羅霄山脈建立革命根據地。在部隊走到萍鄉縣蘆溪鎮時,遭遇敵軍和地主反動武裝的偷襲,部隊傷亡慘重,士兵不斷逃亡、軍閥習氣嚴重。最后,無奈之下逼上井岡山,后入三灣,以擺脫敵軍的追擊圍剿。
有一句話令我記憶深刻:在革命的道路上,要勇于探索。當時為了鞏固革命軍隊,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軍隊中的作用,所以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這不僅加強了黨組織對軍隊的領導,還穩固了軍心,改良了軍隊作風,為革命走向勝利保存了火種。
20級護理二班閔玉欣團支書
通過觀看《三灣改編》,讓我對當時黨面臨的困境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也深刻認識到了“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這些重大的決策對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意義,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質,是催人奮進的精神豐碑和道德楷模,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紀念、學習、傳承、弘揚。歷史總是在拼搏奮斗中不斷向前發展。作為團員大學生,應該自覺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定信仰的執著追求,堅守黨性,永葆初心。
20級康復二班熊麗娜
(供稿:宣傳統戰部、學工科 編輯:熊億 審核:胡春榜)